Ad hoc 与 Mesh,该使用哪一个?

Ad hoc 与 Mesh,该使用哪一个?

假设我们有四个节点(A,B,C,D),它们排列成链式拓扑结构。

A <-------> B <-------> C <-------> D

只有相邻节点在彼此的范围内(A 可以与 B 通信,B 可以与 A 和 C 通信,C 可以与 B 和 D 通信,而 D 只能与 C 通信)。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创建 802.11 ad hoc 网络(IBSS)?在了解了 802.11 标准中 IBSS 的要求后,似乎所有四个节点都必须在彼此的范围内。为什么会这样?我猜想,为了交换信标,所有节点都必须在彼此的范围内。

或者,上述拓扑结构是否可以通过 802.11 网状网络实现?例如,B 和 C 可以充当 A 和 D 之间通信的网关(“网状路由器”可能是更准确的术语)。

假设所有节点之间使用单一/相同的通道进行通信。

答案1

IBSS 模式不提供让一个对等点代表另一个对等点转发流量的机制。因此,所有需要相互通信的 IBSS 对等点都必须处于彼此的直接无线电范围内。在您的描述中,您描述了一个经典的“隐藏节点问题”,其中 C 对 B 可见,但对 A 隐藏。因此,从 A 的角度来看,C 和 D 被视为“隐藏节点”。IBSS 不提供隐藏节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比之下,基于 AP 的 BSS 则不存在此问题,因为 BSS 中当前的所有设备都保证在 AP 的覆盖范围内,并且 AP 充当“BSS 内中继”,在 BSS 内的无线客户端之间中继数据包。事实上,在 AP 模式操作中,BSS 内中继始终有效,即使两个正在通信的客户端彼此在覆盖范围内。有一种称为隧道直接链路设置 (TDLS) 的较新技术,虽然似乎并未得到广泛部署,但它为 AP 的客户端提供了一种建立彼此直接连接的方法,这样它们就可以避免 BSS 内中继及其相关开销,从而加快速度。

因此,要使 A > B > C > D 图示发挥作用,您需要的不仅仅是 IBSS。Mesh 是一种解决方案,尽管在 Mesh 协议开始流行之前,就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您可以让 B 和 C 都充当 AP,并在它们之间使用有线以太网或 WDS 无线回程。后者假设 B 和 C 能够同时配置为 AP 和 WDS 网桥。同时以 AP 模式和 WDS 模式运行的能力并不罕见,但也不是普遍存在的。

与我刚才描述的相比,Mesh 的优势在于,Mesh 可以处理任何移动节点的拓扑变化,而静态配置 B 和 C 以充当 AP 并在它们之间静态配置有线以太网或 WDS 无线回程则假定 B 和 C 不会移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