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德国的字符布局仅在 Y 和 Z 字符上有所不同,这两个字符是互换的。微妙的是,美国字符布局通常带有 ANSI 按钮布局(细长输入),而德国字符布局通常带有 ISO 按钮布局(大输入)。
在寻找这种现象的历史时,人们经常发现德语和英语中字符的相对频率是不同的。打字机上的字母在使用得太快时会缠在一起,因此需要将常用的字符分开。这没关系,我确实看到了字符“Y”和“Z”的相对频率的差异。
但是,为什么他们就此止步呢?为什么他们只改变了两个字符,而不为德语设计一个完全不同的(像 DVORAK)布局(假设英语是第一个)?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两个键盘布局非常相似,我的手指可以快速打字,但现在 Y-Z 键却很快跟不上。如果布局完全不同,我可能会更容易在需要时在布局之间切换。
那么为什么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字母的一个排列而已(忽略特殊字符)?
答案1
如果你看一下德语的实际频率分析,QWERTZ 布局仍然很糟糕。所以在机制限制消失后,他们没有对布局进行太多改变肯定有其他原因。
我非常确信这与用户采用有关。我最近换用了 Neo2,一开始很麻烦(见下文)。因此,所有从机械打字机换到计算机键盘的打字员都必须学习新的布局,并且会失去在打字机上工作的能力,此外,他们在计算机上的工作效率一开始会非常低。所以他们坚持使用旧的打字机布局。同样的问题一直持续到今天。我必须随身携带一个拇指驱动器(无论如何我都会这样做),这样我就可以向 Windows 机器注入按键重映射,否则使用时我就麻烦了(Linux 很好地支持替代布局)。
附注:如果你想要一个真正适合德语并且对其他欧洲语言也相当不错的软件,请看看他Neo2布局。我特别喜欢他们处理所有特殊字符的方式,这对于编程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