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比特流与容器?

原始比特流与容器?

我一直在研究多媒体格式(尽管最近有人告诉我不要使用“格式”这个词,因为它含义模糊。)

我了解到视频文件由原始比特流根据某种标准进行编码,例如H.264,然后该比特流被打包成容器例如.mp4

IE原始比特流(编码为标准协议)+ 容器=我的视频文件

我是从另一篇超级用户文章中了解到这一点的:什么是编解码器(例如 DivX?),它与文件格式(例如 MPG)有何不同?


在这篇文章中,还说了这样一句话: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解释了原始“比特流”,它基本上就是真正的原始视频数据。您实际上可以使用这种原始比特流继续观看视频。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还不够或不切实际。

因此,您需要将视频包装在容器中。原因如下:

-也许您想要一些与视频一起的音频。

-也许您想跳到视频中的某个部分(例如,“转到 1:32:20.12”)。

-音频和视频都应该完美同步。

-视频可能需要通过可靠的网络传输并先分成数据包。

-视频甚至可能通过有损网络(如 3G)发送并先分成数据包。

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原始比特流不能如何使用,以及如何容器可以允许所有这些事情。他说他们但他没有解释如何,这就是我要说的。

这可能是因为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处理过原始比特流。我总是点击 .mp4 容器文件,它就正常工作了。

有人可以解释一下容器的魔力以及它们如何增强原始比特流吗?

答案1

容器将元数据添加到一个或多个“原始比特流”中。我们可以将后者想象成传统的胶卷:一系列图像,仅此而已。容器将充当存储胶卷的盒子:它添加标题、索引位置(场景 2 从 03:45 开始)、总长度等。

没有容器的纯视频可以工作;显然,可以在没有索引的情况下计算持续时间,但这很快就变得不切实际——需要解码整个视频才能获得其总长度,因为存储一秒钟影片所需的数据量不一定是恒定的(某些编解码器甚至允许可变帧速率)。要快进十秒,需要预先解码十秒的视频;要快退十秒,则需要从头开始重新解码,或者需要保留已看过内容的运行索引。既不美观也不高效。

因此,在流媒体的情况下,容器简化了查找或获取总长度等操作;无需预先下载超出实际需要的数据。观看会话可以从一半开始,而无需下载然后解码前半部分。

同样的限制也适用于纯音频。

因此,现在要同步音频和视频,需要两个不同的数据流。在读取两个文件之间来回切换(即使每个文件都有不同的容器)会导致无用的性能损失,并且在加载的计算机上,可能意味着视频已准备好播放,但音频仍在磁盘上等待。容器将数据分块成可管理的短簇(最多几秒钟),其中视频和音频在存储介质(或网络上)上彼此相邻。如果传输发生在有损网络上,并且数据包丢失,播放器可以轻松恢复播放下一个簇,而无需处理数据丢失估计以确保视频和音频保持同步。

因此,容器主要存储可以从“原始比特流”中轻松收集的冗余信息,但这种添加使得许多操作更加高效并增加了可靠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