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为什么是直线?

电阻为什么是直线?

我正在制作下一个电路:

在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基于下一个
在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但电阻上有一条直线。我知道我在发出命令,但我不明白在哪里。

顺便问一下,有人能解释一下如何使用节点、线条、光标等吗?我花了很多功夫才写出这样的代码,也许我不能完全理解这是因为它是正确的还是碰巧的。

\documentclass[tikz,border=3.14]{standalone}
\usepackage{pgf,tikz,pgfplots}
\usepackage[american]{circuitikz}
\usepgfplotslibrary{fillbetween}

\begin{document}
\begin{tikzpicture}

\begin{circuitikz} \draw
 (0,0) node[anchor=east]{$v^{-}_{N}$}
  to[short, o-*] (1,0)
  to[R, l=$R_I$, *-*] (1,2)
  %to [R, v=$v_x$, l=$10\ohm$] (3,2)
 % to[short] (4,2) to[cV, i=$\frac{\siemens}{5}v_x$, *-*] (4,0)
 %  to[short] (3,0) to[R, l=$5\ohm$, *-*] (3,2)

% (3,0) -- (1,0)
 (1,2) to[short, o-*] (0,2)
  node[anchor=east]{$v^{+}_{P}$}
 (3,1) node[anchor=east,xshift=3cm]{$v_O$}  to[R,l=$R_O$, ] (3.5,1) 
  to[short,] (2,1) to[cV, i=$\frac{}{}v_x$, o-] (2,-1) -- (2,-1) node [] {}
 
%  to[short, -] (2,-1)
% (2,0) node [-] {}
  to node[ground]{}(2,-0.5)







;
%    \draw  (2,1) -- node[sloped,currarrow,pos=1] {}  (3,1) ;
\end{circuitikz}



\end{tikzpicture}
\end{document}

答案1

对于第一张图片:

在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documentclass[border=3.14]{standalone}
\usepackage[american]{circuitikz}

\begin{document}
    \begin{circuitikz} 
\draw   (0,0)   node[left]  {$v^{-}_{N}$}
                to [short,  o-*] ++ ( 1,0) coordinate (aux)
                to [R=$R_I$, -*] ++ ( 0,2)
                to [short,   -*] ++ (-1,0)
                node[left]  {$v^{+}_{P}$}
        (aux)   ++ (3,1)  node[right] {$v_o$}
                to [R,a=$R_0$,o-]++ (-2,0)
                to [cV, l=$v_x$] ++ (0,-2) ++ (0,0.4)
                node[ground]{};
\end{circuitikz}
\end{document}

笔记:我没有调查为什么电阻上有线。显然你画了它。你的代码没有必要那么复杂(对我来说),所以我从头开始重新绘制电路更简单。

不清楚您是否也想为第二幅图像找到解决方案。从上面的解决方案来看,方法很简单:通过使用fit库,您可以在上图的背景中绘制三角形。

编辑: 图像代码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电路由两个环路组成。偶极子的坐标是相对于环路的开始((0,0)输入和(aux)输出)使用tikz(基于circuitikz)中确定的语法确定的++。例如,\draw (0,0) to [short, o-*] ++ (1,0)表示向右绘制(0,0)1cm 的线,线的开始处有一个圆圈,线的末端有一个黑色圆圈,并(aux) ++ (3,1)确定一个坐标,该坐标距离aux左侧 3cm 和上方 1cm。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TiZ & PGF 手册 (v3.1.9a),部分13.4 相对坐标和增量坐标,第 146 页。

编辑(1):改进的 MWE:增加了输出电压 $v_o$。 编辑(2):考虑了@Rmano 的评论。

相关内容